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智兴机械网 >> 八角帽

世博让世界了解中国也让中国了解世界0板岩

发布时间:2022-08-12 14:01:47

世博让世界了解中国 也让中国了解世界

世博让世界了解中国 也让中国了解世界 导读: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世博也成为今年全国及地方两会炙手可热的话题。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 ...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世博也成为今年全国及地方两会炙手可热的话题。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时说,我们确实把举办上海世博会当作一件大事来办,因为这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就是让世界了解中国,也让中国了解世界。

提供学习的丰富样板

1893年,美国著名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用手触摸着参观了在芝加哥举办的世博会,然后在著名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写道:我会把第三天留给博物馆,因为在那里,会有世界的光明,会看到世界的未来和希望。在与网友交流时,温家宝再度讲了这个故事。他说,世博会应该是人类文明交流的舞台,展示了人类文明的成果,从电灯、电话、蒸汽机、汽车、火车、飞机到航天器,它更是一个人们交流心灵的舞台。

此次有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加的世博会,规模堪称历届世博之最。倾举国之力来筹办的世博,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展览会,它无疑有着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

“准确地说,世博会是全世界一个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从举办国来说,这是全面展示国家很好的机会。在世博的主题下面,国家在城市发展方面的进步,我们的理念和传统,都有一个很好的展示机会。对参展国也一样,中国清朝就参加世博会,很多重要的产品就是那时候为世界所知。同时这也是世界各国人与人的交流良机,有利于我们开阔眼界,树立更开放的观念。”

在展示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习。葛剑雄说:“对主办国来讲,更重要的是有了一个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机会。有200多国家和国际组织来参展,平时哪来这么好的机会?世博会提供的学习样板是全方位的,比如中等发达国家便是我们学习的最佳样板。此外有一些比我们发展落后的国家,也可能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好的理念。这就是为什么世博会至今长盛不衰的原因。”

葛剑雄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此次在全国政协提交的提案,便是围绕世博主题,强调两个观点:一是如何充分利用世博契机,进一步观念开放,在强调展示中国的同时,更要面向世界,学习各国的先进经验。二是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政府,都要组织对口的学习,从世博会提供的丰富样板中找到自己的学习榜样。

“这取决于我们用什么态度来看待世博会。我认为从中央到地方政府要采取切实的措施,不要把参加世博简单地看成去旅游、去玩,而是充分利用世博会来考察、学习,与出国考察相比,成本会大大降低,效果也会显著提高。世博期间还有各种交流、讲座,都应该好好利用。参展国家发展程度不一,我国各地、各个城市都能找到自己的学习样板。所以我建议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组织好,特别是一些领导、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好好参观,好好学习,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世博的效应。”葛剑雄说。[next]

引导今后二三十年的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蔡建国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了四篇大会发言稿,主题同样围绕世博,此外他还提交了三篇有关世博的提案。

“世博是我们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结果,是改革开放很重要的一项成果,但我们不能把世博会仅仅是看成一个展会,各国云集的一个‘庙会’,实际上世博会的意义怎么说都不会过分。”蔡建国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世博会是本世纪东西方文化汇聚在中国上海这个舞台上的一次重大展演,东西方文化的精髓在此得到集中的展示。这场世博会对中国的发展、上海的发展、城市的发展有多么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在可能看不出来,但在二三十年后会体现出来。”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中国2010世博的理念。至于城市该如何让生活更美好,蔡建国认为,如果在办世博的过程中这个问题没想清楚的话,世博很难说是成功的。“世博会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全世界文化的交流,在今后二三十年间,成为引导我们国家、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契机。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的话,世博的理念就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和发展。通过全世界科技文化精髓的展演,使市民得到震撼,得到文化的洗礼,促进观念的更新,这是世博真正的目的。

在蔡建国看来,对世博这顿丰盛的“大餐”该如何利用,全国都应该好好考虑。“看待世博要超越世博会本身,它对我国建设、软实力的提高,国民意识、国民观念的转变,对今后城市的发展等方面的意义,怎么说都不过分,要把它充分体现出来。并且,世博是中国的世博,对中国的任何地方、方方面面都会有帮助。中国其他地区也应该抓住机会,借蛋生鸡,到上海来学习经验,寻找资源,为今后二三十年的发展提供借鉴。”

“世博会给上海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切实变化,既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变化。从物质层面来看,由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上海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了十几年,上海也因此在2010年跻身世界第三大都市之列。”上海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周汉民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确实,地铁新线路的陆续运营、高架铺设、两个国际机场的扩建等等,已令上海市民全面感受基础设施的新面目。“利用世博机会,上海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之一的轨道交通,到世博开幕时就有400多公里,以后会达到500多公里,如果这个系统真正建得合理,发挥作用,上海的公共交通就会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葛剑雄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这么大的一个活动,对举办国和举办城市来说,也是本身城市发展更新的非常好的机会。上海要满足世博期间7000万人的参观需求,城市的环境、交通、接待能力,包括市民素质等方面,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提升的机会。”葛剑雄说。

更大的变化体现在精神层面。周汉民认为,得益于世博会的举办,上海国际化程度将更加提高。国际化程度不仅体现在城市自身的知名度,更体现在市民的素养、素质和水准,拥有更宽广的国际观。

随着世博日渐临近,上海街头、地铁站内,促使市民养成文明习惯的宣传正如火如荼,整治交通、公共场所秩序,乃至公共场所控烟等一系列提升城市文明水准的举措也正大力推进。“这在世博期间可能还不是自觉行动,还带有一定的突击性,甚至强制性,但通过这次促进,我相信更多的市民会养成自觉的习惯,转化为自觉的行动,这样城市的文明素质就上了一个台阶。”葛剑雄说。

利用世博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提高国民素质,在蔡建国看来,是向世博学习的重中之重。

“我们应该向人家学什么?经济、科技成果要学,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学人家的精神面貌。小贩高额宰客、出租车绕道、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等等,你能保证世博期间没有这样的事情吗?这些都是国民素质问题。我不担心世博场馆,它们一定是高科技现代化的,我担心的如何塑造人们的心灵,让人们的心灵更鲜亮起来。世博也是提高文明素质的契机,关键是怎么抓住,去虚心学习。愿意虚心向别人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素质,是一种文明程度的表现。如果不虚心学,或是想学但没准备好,都可能浪费了契机。”[next]

后世博的研究

为营造有利于世博的法制环境,2009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全年共审议通过11项法规,《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修改后的《上海市旅游条例》、《上海市消防条例(修订)》等陆续出台,《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暂定名)》也已列入市人大常委会2010年度立法计划的15部法规。世博,也在推动着上海的法制建设更趋完善。

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上海,能否藉由世博抓住经济转型的契机,则为工商界代表委员们热切关注。历史上,大阪是真正把握住世博机遇的城市,借着世博会,大阪成功调整产业结构,由原先的重工业产业中心转变为高科技、信息、会展、金融服务等服务业中心。上海能否以大阪为“镜”,借世博实现产业转型,在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会长王新奎看来,由世博会带动的软环境建设最为关键,“世博闭幕之后,园区内必然会腾出大量土地空间,这毫无疑问可以成为推动上海经济转型的物理空间。但是,机遇并不仅限于此,如果因为世博,上海的街头出现了一个个小额外汇兑换点,上海的落地签证时间可以进一步延长,上海的医疗保险可以与国际联通,上海变得更加开放,民企的机遇一定会伴随着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提速而变得更多。”

世博犹在眼前,而“后世博”已进入代表委员们的视野。

“从现在开始就要加强对后世博的研究,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专家和机构应该研究,后世博到底该怎么做,如何保持世博会成功,吸取一些教训,少走一些弯路,确保二三十年以后我们的国家、上海能够发展得更好。”蔡建国建议。

“更重要的是看后世博。”葛剑雄也认为:“在后世博阶段,城市的基本设施、公共交通如果前期规划得好的话,会有一个飞跃、突破。另外世博场馆本身,部分场馆可作为经常性的展馆留存下来,有一些虽然拆除了,但有些产品、理念可以学习推广。此外,人的素质会有比较大的提升,产业转换也有实现的机会。要在前世博的基础上争取到后世博更大的效应。当然这是相互联系的,后世博究竟如何取决于前世博的规划是否妥当,这还需要努力。”

肾虚脱发吃什么药

流感症状

养血生发胶囊

养血生发文章

专家科普

友情链接